1、建议尽快开展及加强公共营养层面自上而下的系统食育宣传和实践推广,和从企业层面的产品宣传配合,科学有序地进行国民的豆制品饮食消费教育
 

豆制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食用量对平衡膳食结构有益于及身体健康的科学论据充分,相关大豆及其制品的科普文章也有不少,但是缺乏系统的公众营养食育宣传和实践措施。在中小学开设食育课并将豆制品等健康食品知识传递给孩子,并在学校的营养餐中按比例加入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等。现在的孩子,在一些不健康食物的广告面前缺乏分辨力,再加上西方快餐饮食文化的影响,导致养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种习惯不及时纠偏的话,将会伴随终身。食育要先从孩子开始,这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增强民族身体素质的迫切需要。在企业层面,需要更多地进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比如积极与餐饮业合作创新开发更多的美味豆制品菜肴等。在行业层面,可以编制《营养手册》、《菜谱》、设定一些豆制品消费月(日)等,深入社区、学校组织宣传推广等。

 

2、对豆制品施行公平的税收政策及监管环境,给予豆制品行业健康的发展环境,有效促进优质的豆制品企业成长,提高各个区域规模豆制品企业的数量和市场占有率。

 

长期以来,豆制品行业和相关竞争性行业比如乳制品、肉制品、榨油行业的税制不平等,再加上豆制品规模企业和各地小微企业的税制不平等因素,导致豆制品行业规模企业数量发展缓慢,这次疫情期间,规模豆制品企业由于管理规范、安全防范能力强,应急反应能力和物质储备的优势明显,在上海、杭州、沈阳、北京、苏州等大城市由于规模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豆制品市场供应平稳。所以对豆制品施行公平的税收政策及监管环境,给予豆制品行业健康的发展环境,有效促进优质的豆制品企业成长,提高各个区域规模豆制品企业的数量和市场占有率。有效促进规模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仅可以降低市场供应风险,而且也是提高豆制品食品安全水平的有力保障。

 

3、通过科研经费的投入奖励,鼓励科研单位及企业的科研投入,尤其是国家支持科研机构用于大豆食品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为豆制品产业的科技进步打基础

 

豆制品加工在我国虽然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针对豆制品从食品大豆培育到加工适应性、风味机理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却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不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通过科研经费的投入实施奖励,鼓励科研单位及企业的科研投入,尤其是国家支持科研机构用于大豆食品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为豆制品产业的科技进步打基础。

 

4、大豆加工产业实行压榨和食品加工分类管理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大豆的不同用途,尽快实行食品用大豆(soy for food)和榨油用大豆(soy for oil)分类管理。这也是国际大豆市场的通用做法,国际上的大豆市场分为两块用途,食品用(非转基因)和榨油用(转基因),两种用途的大豆施行的是两套价格机制和管理体系。2019年我国国产大豆的产量为1810万吨,其中80%以上用于食品加工,而压榨行业的原料大豆95%以上均为进口大豆。所以将食品用大豆和榨油用大豆进行分类管理,也利于找准国产大豆的市场定位,有助于提升国产大豆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5、加速促进资本的进入

 

像豆制品这样的民生产品和那些拥有专利技术垄断的高科技产品的企业是不同的,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是具有技术垄断、利润高,但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生命周期短;民生产品的企业特点是经营风险小,利润薄,消费量大,产品及企业生命周期长,尤其是豆制品具有两千年的历史,虽然不可能做到高利润,但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体量大,尤其是像这次突发疫情,对豆制品的消费需求反而更加强劲。所以针对从事这种性质产品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应给予鼓励,在审批条件上,应该综合考虑其社会效益,在盈利能力和利润率上应该放宽些。

 

6、对于行业企业来说,这次的突发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行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但同时,我们也要对目前自身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和改进:
 

豆制品企业今后要多关注多渠道发展,尤其要重视近几年来新兴渠道,比如线上渠道和社区超市渠道等;对于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防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关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质量,加快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发展;研究和利用消费大数据等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利用数字经济在目标消费群、产品研发、渠道建设上精准定位;积极寻求资本投入,并利用好资本,为企业发展和面对危机保驾护航。

 


 

手机:13700835091    15937023755    
豆腐皮设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河南豫之商豆制品机械 豫ICP备11014235号-21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